新闻动态
- 发布日期:2025-06-25 20:56 点击次数:79
以时间驯化风味,以匠心致敬传统。在君台的厚酿哲学里,12987古法工艺,是流传下来的先辈智慧里。所谓“厚”,不是人力强求,而是顺应自然的馈赠,让每一道工序都成为与天地对话的仪式。让我们一起走进君台的厚酿哲学,一窥天人共酿的酱香之境。
12987古法工艺+洽洽数字化管理:不计工艺成本,追求极致品质
“端午制曲,重阳下沙”,这八个字是赤水河畔流传千年的酿酒密码,更是君台厚酱酒恪守的“铁律”。一年一个生产周期、两次投粮、九次蒸煮、八次发酵、七次取酒——12987工艺,看似简单的数字背后,是匠人对时节与工序的绝对敬畏。
君台深谙,酱酒的灵魂藏在时节的密码里。端午时节,赤水河水量丰沛、水温升高,微生物活性达到巅峰,正是制曲的黄金窗口;重阳节后,河谷气温回落,红缨子高粱历经盛夏沉淀,淀粉含量饱满,恰是下沙的最佳时机。
展开剩余67%从曲块发酵到基酒贮藏,君台始终坚持“三不原则”:不违时节、不违工序、不违匠心。酿造用水全部取自赤水河,天然弱碱性水质抑制杂菌,激活有益微生物;每一轮蒸煮的火候、每一次摊晾的时长,皆由老师傅凭经验精准把控。这种“以古法为尺”的坚持,让每一滴酒都浸润着时间的重量。
数字时代,坚持科学管理方成厚酿。君台以12987酿造工艺为基础,细分166个操作工序,把洽洽在食品行业最严苛的质量标准引入到酱酒行业,建立了行业领先的君台质量管理体系。君台实行全链条的数据化管理,建立原料、制曲、酿造、基酒、存储、包装全程的标准、方法、工艺、酒体数据化分析系统,对酱香型白酒传统工艺每一步的精准控制,全员都是质量工匠,每一位员工都是质量的守护者,为实现品质提升精益求精。
精选红缨子糯高粱:不惜原料成本,只为醇厚
五斤粮食,只酿一斤酒,是君台对厚酱酒醇厚品质的郑重承诺。贵州本地红缨子糯高粱,颗粒如沙、粒大饱满、皮厚质硬,支链淀粉含量高达90%以上,经得起九次蒸煮的锤炼,方能释放出绵长的酱香。
君台严守“三不标准”:不碎沙、不翻沙、只用大曲坤沙。每一座标准窖池仅产8-8.3吨基酒,从投料到出酒,高粱需经历166道工序的淬炼,最终将淀粉转化为醇厚的酒体与馥郁的香气。
这种“低出酒率”的背后,是君台对品质的极致追求。红缨子糯高粱的单宁与赤水河的水、河谷的微生物形成微妙反应,赋予酒体焦香、花果香与窖底香的层次。正如君台酿酒匠人们所言:“粮为酒之肉,好酒必用好粮。”
关键环节人工酿酒:不计用工成本,酱香一脉传承
在机械化普及的今天,君台厚酱酒仍将“人”视为酿酒的灵魂。
女工踩曲,是君台传承百年的技艺。女子步履轻盈,力道均匀,将曲块踩成中间高、四周低的“龟背状”,确保曲芯疏松透气,微生物均匀分布;人工下沙,老师傅以木锨翻动高粱,凭手感判断湿度与温度,让每一粒粮与曲药充分融合。
佘记烧坊第四代传承人佘小兵,带领君台人,坚守“一人一窖一匠心”的传统。从制曲到勾调,从蒸煮到窖藏,每个环节都需人力亲为。这种“笨功夫”,恰是厚酱风味的最大保障——机器可以量化数据,却无法复刻手掌的温度、眼神的专注,以及代代相传的技艺直觉。
厚酿,是君台对时间的承诺。12987工艺、红缨子糯高粱、人工酿造——君台厚酱酒的“厚酿哲学”,本质是对自然的谦卑、对传统的守护。它用成本换品质,以时间酿厚度,最终将赤水河谷的风土、匠人的体温、千年的智慧,凝练成杯中这一缕穿越时空的醇香。
发布于:湖北省